石钟乳

《神农本草经》

【原文】

味甘,温。 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御览》引云,一名留公乳,《大观本》,作一名公乳,黑字)。生山谷。

【考据】

1.《吴普》曰:钟乳,一名虚中,神农辛,桐君黄帝医和甘,扁鹊甘无毒(《御览》引云李氏,大寒)。生山谷(《御览》引云,太山山谷)。阴处岸下,溜汁成(《御览》引作溜汁所成聚),如乳汁,黄白色,空中相通。二月三月采,阴干(凡《吴普》本草,掌禹锡所引者不复注,惟注其出《御览》诸书者)。 2.《名医》曰:一名公乳,一名芦石,一名夏石,生少室及太山,采无时。 3.案《范子计然》云:石钟乳出武都,黄白者善(凡引计然,多出事文类聚,文选注,《御览》,及《大观本草》)。 4.《列仙传》云:卬疏,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钟当为潼,《说文》云乳汁也,钟假音字。

【今译】

味甘,性温。 主治咳嗽并伴有气逆上行,能使眼睛明亮,能补益精气,能安静五脏,能使百节通利,能使九窍通畅,能使乳汁自然通畅。生长在山谷之中。

中国药典(2020)

钟乳石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采挖后,除去杂石。

【性状】

本品为钟乳状集合体,略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粗糙,凹凸不平。体重,质硬,断面较平整,白色至浅灰白色,对光观察具闪星状的亮光,近中心常有一圆孔,圆孔周围有多数浅橙黄色同心环层。气微,味微咸。

【鉴别】

取本品,滴加稀盐酸,即产生大量气泡,溶液显钙盐(通则0301)的鉴别反应。

【含量测定】

取本品细粉约0.1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稀盐酸5ml,加热使溶解,加水150ml与甲基红指示液1滴,滴加氢氧化钾试液至溶液显黄色,再继续多加10ml,加钙黄绿素指示剂少量,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的黄绿色荧光消失,并显橙色。每1ml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5.004mg的碳酸钙(CaCO3)。

本品含碳酸钙(CaCO3)不得少于95.0%。

饮片

【炮制】

钟乳石 洗净,砸成小块,干燥。

煅钟乳石 取净钟乳石块,照明煅法(通则0213)煅至红透。

【性味与归经】

甘,温。归肺、肾、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用于寒痰咳喘,阳虚冷喘,腰膝冷痛,胃痛泛酸,乳汁不通。

【用法与用量】

3~9g,先煎。

【贮藏】

置干燥处。

云生成

说明

以下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自动生成

本文由AI辅助创作,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

全文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石钟乳的药用价值及其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应用。石钟乳性味甘、温,主要功效包括治疗咳嗽逆气、增强视力、补精益气、平静五脏、打通经络、利九窍以及促进乳汁分泌。它生长于山谷之中,是一种碳酸盐类矿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文中详细记录了石钟乳的采集时间、加工方法、性状特征、鉴别方式、含量测定标准以及炮制流程,强调了其在中医理论中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主治,覆盖了从古籍记载到现代药典的标准,体现了石钟乳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的历史沿革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前景。此外,还提到了石钟乳在不同文献中的名称变换和产地分布,增加了对其全面理解的维度。

关键要点

  1. 石钟乳是一种中药,味甘、性温。
  2. 主要功效包括治疗咳嗽、增强视力、补益精气、安五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等。
  3. 生长在山谷中,属于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
  4. 性状为钟乳状集合体,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粗糙,凹凸不平。
  5. 含有碳酸钙,可用于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等症状。

文档速读

中药石钟乳的功效与应用
这一章节介绍了中药石钟乳的相关信息。石钟乳是一种碳酸盐类矿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具有温肺、助阳、平喘、制酸、通乳的功效,可以治疗寒痰咳喘、阳虚冷喘、腰膝冷痛、胃痛泛酸、乳汁不通等症状。石钟乳的形状为钟乳状集合体,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质地坚硬,味道微咸。它的鉴别方法是在滴加稀盐酸后会产生大量气泡,显示钙盐的鉴别反应。同时,石钟乳还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含量不得少于95.0%。

思维导图